返回
/ 新闻资讯 /
2018,高端制造产业的新体会、新业态和新趋势

时间:2018-01-02 作者:丰年资本

777.png

时光飞逝,转眼我们已经迎来了2018年。在此,我们向所有关心和关注丰年资本的投资人、军工企业家还有合作伙伴们致以新年的问候和祝福!


回首2017,丰年资本度过了意义非凡的一年。这一年,我们累计管理和投资的军工企业,以及深度尽调和接触的民参军企业,数量都在大幅增加,丰年生态圈也因此而不断拓展。这一年,我们完成了丰年资本军工三期基金的首次封闭,再次刷新国内市场化军工产业基金的规模纪录。这一年,我们成功举办了丰年资本首届军工产业闭门峰会,并与中科信融联投资(北京)有限责任公司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实现了民营资本与“国家队”结合、深度践行军民融合战略的历史性突破。这一年,我们多次获得清科、投中及媒体的多项荣誉嘉奖,也持续得到行业及投资人的肯定和认可。


31.jpg

2017年11月11日,中科信融联与丰年资本签约仪式现场


这一年,军工产业也发生了巨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深度推进军民融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意见》。我们认为,未来5年,军工产业在资本市场的样本量将激增。民参军从一般性配套向总体和分系统提升,民企自主抱团、系统开源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我们已开始牵引丰年圈内的企业自主完成大闭环。对于长期投资来说,不论一级还是二级市场,军工资产在全民所有制资产里面相当于资产证券化的最后一块蛋糕,它对资本市场的影响深度是15-20年。同时,军贸这一古老而又崭新的市场也需要我们重点关注,因为大国国防建制已经基本具备对外输出的潜质和能力,丰年已提前预判并投资了3家具备大平台和大总体的企业。


2018年是关键的一年,也将是丰收的一年。作为一家优秀的投资机构,丰年资本将继续坚持投资和产业的精进与本心,为行业内最优秀的企业和企业家提供最优质的资金和资源的支持,为军民融合和国防建设作出贡献,同时也为我们的投资人创造长期而良好的回报。

—————————————————————————————————————————————————————————


32.jpg

丰年资本合伙人常彬在中信建投证券2018年投资策略会上发表演讲


天道酬勤,日新月异。对于军工产业的变革和投资机会,我们也有了新的实践和思考。新年伊始,我们将丰年资本合伙人常彬在中信建投证券2018年投资策略会上的演讲作为新年礼物奉送大家,主题为《军工产业的新体会、新业态和新趋势》。以下是演讲全文,enjoy :)


大家上午好!


丰年资本的核心班底做军品投资起步较早,自2009年开始进行军工产业投资,2014年丰年资本正式成立。从一级市场的角度来说,这些年丰年累计接触了将近800多家民参军企业,也参与了院所改制。所以我的分析会提到一些尚没有展现在资本市场的信息,主要是资本市场还没有触摸到的一些商业业态。今天借这个机会和大家进行分享。2015年我第一次参加中信建投的策略会,当时提到了一些现象,随着时间推移、产业的发展、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以及军民融合的逐步演进,已显现出端倪,最终结果会在未来的3-5年,在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我分享的题目是“军工产业的新体会、新业态和新趋势”。主要围绕一级和二级市场的业态给大家做个介绍。


军工产业在资本市场的样本量激增


刚才向大家介绍了背景,我们到今天累计管理和投资的军工企业有30多家,培养和跟踪相对周期较长。自2014年开始,在过去连续三届军民融合发展高技术成果展上,20余家企业出现在展会上,所以这个样本量有一定的分量,给大家做参考。


目前,对于军工产业而言,无论是民参军企业,还是传统工业部门军口单位,资本市场体现出来的,都只是冰山一角,这个概念可能三五年之后大家会感同身受。这几年有不少同仁找我,说丰年每年接触这么多的企业,能不能给我们提供一些标的?很多人提出一些简单的指标要求,比如五千万利润以上的企业,最好是收入在1亿、甚至2亿以上。


但是很是抱歉,过去几年我确实没有办法给大家提供这么大规模体量的标的,原因是什么?这与我们的国防军事建设体制密切相关性,在1998年之后我们的建设体制才进入新时期,尤其是2014年之后才进入快速发展期。刚才靳总提到,武器装备的研制流程存在小批量、多批次、多品种、长周期的特征,正是因为这一特征导致了这一阶段性的现象。主战装备有自己的研制序列和周期,过去几年,作为配套单位,利润在五千万以上的民营企业,有,但是不多。


另一方面,我们国防军队建设的改革,简称军改,在过去两年深度影响了军工企业的业务发展。在如上两个阶段性的体制下,过去几年想大跨越发展是很难的,但是这两年为未来两年发展积累了很好的条件和环境。然而今年,就明显不同了。我们给大家一些数据。成都、西安、南京等城市都是重点的民参军区域,成都有个军民融合产业园,截止到2017年年底,这个园区利润在五千万以上的企业不下10家。刚才黎总提到,A股市场民参军的样本有一百多家,如果把军品剥离出来,五千万纯军品利润的企业有多少家?估计约等于10,不太多。我刚才提到的这些企业有五六家正在逐步迈入资本市场,都在申报的流程中。近两三年我们会见到成规模的民参军企业出现。


军品比例和企业总量都在提升


可以看到另外一个特征,就是军品比例明显提升,有一批企业是由纯军品创造了这么大的规模来进行上市。我们投资的项目里,有三分之一的企业达到了这个规模,部分企业正在冲刺上亿。


此外,民参军总量在快速扩充,民企还在大量进入这个体系。刚才靳总提了一个数据,有一千多家民参军企业,这是指四证齐全的企业,到现在不只这个数。由于资质审核的口径问题,很多企业暂时没有拿到资质,但这丝毫没有降低民参军的热情,大量民营企业正在批量进入,这是第三个特征。


无独有偶,很多国有企业也在发生变化。所以第一个观点就是,未来5年,资本市场上将会显现出更大的样本量。在座各位非常有幸关注到这个产业、这个行业,我们认为未来10年、20年这都是一个有很旺盛周期的产业。2015年我给大家分享的时候,曾经提过医药和军工产业的类比。我们投医药产业的时候也有一个旺盛周期,捕捉了几十家上市公司。军工产业现在也有这个调整。这是我想和大家分享的第一观点,样本量的激增。


民参军从一般配套向总体和分系统提升


民营配套等级的提升,包括配套任务层次提升和领域的扩张,已经成为趋势。历史原因,在传统军工建设体系中,民营企业一直充当着配套单位的角色。我们习惯性把国有单位称为工业部门或军口单位,民参军企业自称民口单位,把工业部门叫做总体单位,把民参军企业定位为配套单位。这是由于历史甲乙方关系天然形成的结果。


但是目前,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民参军企业逐渐建立起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配套层次和领域两个方面进行突围,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民参军企业形成了自主闭环。


以前,很多企业技术能力很突出,想进入军口,找不到信息,不熟悉采购规则,也不熟悉配套体系,对军品的研制流程、质量体系、供应链体系等都不了解。现在不同了,一些优秀企业率先完成了保障能力的闭环,从科研、生产、供应链、质量体系、资质体系等均形成了自己的体制,包括民营军工企业管理和配套科研体系上也形成闭环。一批民参军企业在技术和市场上实现了双向闭环,这是以前大家看不到的。以前民营企业叫配套单位,现在远远不止。


我们投资的企业里面,从技术组件到技术分系统,从子系统再到抓大总体,例如一个完整的地面发射单元,像车、弹、机等单元,像头、球、链等分系统也有很多,现在已经屡见不鲜,他们大部分都在体制内完成过成熟配套,经历过完整周期。目前在民参军企业里,这是很明显的趋势,也是一种显著的补充。今天丰年在这个体制下形成我们自己的生态体系,也开始牵头做一些工作。


最佳实践与乌合之众


然而,我们也必须认清最佳实践和乌合之众之间的差距。体现在两个层次。第一是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之间的差距。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国有体制都将会占据主导地位,这和我们的历史传承和国有体制一脉相承,不会发生太大变化,而且国有院所这么多年的沉淀,无论是资金、人才还是装备等方面,都占据了明显的绝对优势。未来,我们的最佳实践依然会由国有体制延伸出来。


二是对民营建设化体制而言,这和未来两三年的投资、二级市场的投资,以及在座的各位都有密切相关性。现在,有大量企业涌入民参军的领域里,但他们只知道怎么把东西做出来,知道该怎么做的人还是少之又少。我们从2009年开始在这个领域进行投资,到今年已经历了两个大周期。目前来看,真正熟悉最佳实践的民营企业非常少,但是一旦抓住,在长周期里会有清晰的发展优势。


系统开源和格局重构


我们为什么要做军民融合?其中一个重要成因是旧的装备工业体系对整个武器装备建设形成了局限性的选择。未来随着体制改革,国有院所之间的割据在一定程度上慢慢被打破,现在各个所渗透的现象很明显,我做你的生意、你做我的生意,像航天做兵器、兵器做航天,界限已经没有那么明确。当然也会到来重复性建设的问题,但是选择明显增加了。这是供应格局变化的特征之一。国有院所搞资产证券化,也是为了进一步解放机制,促进竞争,提供更多选择。与此同时,民营企业的自主抱团、系统开源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我们已经开始牵引我们的企业自主完成大闭环。一发小弹量的弹,20公斤弹重,战斗部达到9公斤,原因就是在开源的基础上进行了高度集成。这在国有体制下基本不可能完成,但在我们自己的体系下达到开源,很多东西共用,也是共建价值体系。


简单配套的研发过剩


简单配套,就是研发过剩。以前有几百家,现在一千家不止。前两天有个数据,成都地区有一百多家无人机企业,年34亿人民币的产值。我们认为简单配套的研发领域已经严重过剩,说白了就是停留在我们怎么做,但真正得到最佳实践的非常少。与之带来的就是一些问题,这些简单配套的体系里面,在未来都有可能成为炮灰。很多上市公司在跟民营企业打交道的过程中,简单寻求有规模的企业并购或者某个产业的并购,我建议大家稍微谨慎一些。反过来,真正懂得最佳实践的企业,是具有高壁垒和领袖潜质的,未来他会在竞争中毫无疑问的胜出并成为巨无霸。


我们总结,民营企业从一般性配套向总体和分系统提升,在质量、技术以及承担的任务层次和领域,都在不断提升和拓展,在部分领域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黎总一开始列的船舶制造领域里,某个领域的大部分硬件其实都是我们的一家民营企业独家制造。整个体制里面,民营企业在逐步更为深入的参与国防建设,还在重要分系统承担了主要任务。


军工资产是资产证券化的最后一块蛋糕


并购和整合影响深远。最近的院所改制,我认为只是整个军工院所在未来所有制体制变化的第一步。从1993年以后,将近20年的时间里,美国的国防建设化体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制造商逐步整合到武器系统的整合又经历了5-7年,才逐步过渡到今天,基本完成作战体系的整合。相比美国而言,中国才刚刚开始,远远没有完成作战体系的塑造。一旦国有院所实现大量资本化之后,马上会进行第二轮体制的整合,所以今天来看资本化进程只是第一步。军工资产在全民所有制资产里面相当于资产证券化的最后一块蛋糕,它对资本市场的影响深度是15-20年,对于国防军队建设体制来说是50年如果大家做长期投资,包括二级市场的长期投资,我建议大家深度关注这点,和黎总说的在未来两年要布局国有资产投资是一脉相承的。


大背景下纵向和横向拓展


在院所改制一旦取得阶段性成果之后,对于没有参与主战序列建设的企业或者未参与到国有体制快速整合下的院所而言,该怎么办?出路实际上已经非常狭窄。纵向和横向拓展是唯一出路。纵向即做深、做精,比如芯片,我们自己投资的芯片企业超过6家,基本覆盖了芯片制造的全链条,部分企业在设计领域还有自己的强项,先知先觉的芯片企业逐渐变成了模组企业,尽可能去集成和封装信号处理、射频等尽量多的功能单元,同时通过多单元整合实现综合低成本,让下游客户没有任何向本专业延伸的必要和可能,这是做深、做精的一种方式。


另外一种就是横向整合,大家在资本市场看到很多整合,像中国航发、中国动力的成立,以及后期一些东西整合到我们的体制里面,都是做横向整合。因此我们认为真正的有效整合是技术和市场的上下闭环的整合,首先是武器系统,其次是作战体系,所以我建议大家,在并购的时候一定要深度思考自己的战略体系,是想做简单的拼凑利润和概念的炒作,还是希望在长周期里成为武器系统或者作战体系的一部分。

并购整合的核心利益


接下来竞争态势的变化,我多聊一些。国企改革将立足两个核心利益,第一是保障国家利益。无论怎么改,实际上是为了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第二是实现现有利益的再分配。院所改制究竟是否彻底,实际上是利益分配体系均不均衡的问题。近期很多院所改制很彻底,由于没有进入资本市场,所以大家还感知不到。目前从领导人意志和企业的实际动作来说,力度应该远超预期。黎总预测2018年下半年开始,中国资本市场,尤其二级市场会见到批量军工院所改制的苗头,确实如此。在川陕晋等地区趋势很明显,大量企业在发生这样的变化。


另类改革和挤出效应


还有另类改革,也就是除了传统改革以外,还有一种改革趋势,比如说兵器集团有两个所联合把优质资产拿出来,和一个公司的管理体制和外部资本形成一个合作公司,这就改得极为彻底,因为他们对信息、产品、技术、渠道、流程、门槛各项体系都非常熟。体制最本质的问题是解决利益机制的问题,如猛虎下山来。国有体制未来会长期造成一种现象,叫挤出效应,改革企业把不改的挤掉,还会把传统做简单配套的企业挤掉,尤其一些重点院所的配套领域会非常突出。例如在陕西和四川地区,很多机械加工企业就是装备和人,现在特别惨。在装备爬坡的时候,大家建产能没有问题,但是两年后到了批量饱和建设周期,前期这些民口单位的固定资产产能逐步上升,而且是有惯性的,远大于供给,未来的状态就会呈现反制。这个单你不做他做,同质化太严重,所以大家要关注传统国有体系下的挤出效应。


军改=重构


从我们接触的市场反馈来看,军改目前很有效,主要体现在军事结构和权限、人事结构上。一是目前各个装备体系里面,从参谋到体制到最终决策层,绝大部分都是熟悉装备的机关干部。二是在这个人事结构体制下,部分军民装备的人事体制只有原来的一半,人员的权限相对集中,这会带来体制的重新分配。



采购规则影响深远


对于采购规则,我提几个单独的现象,一是统一型号。统型意味着型号少了,以大家通俗的理解,招投标的机会也少,所以带来的结果是大幅度提速武器装备和进度,保障国防安全,实现武器装备在质量体系和维修体制的保障能力,但是带来的是非常残酷的竞争体制,就是整个蛋糕做大了,但是能分蛋糕的人少了。因此统型的背景下,做重复建设的企业,无论是民企和国企,只有生死的差异。整个供应体制会发生批量洗牌。


二是实物比测,无论是竞价招投标还是单一采购还是各式各样的模式,我们都呈现出新兴的业态,快速进入实物比测,这给真正有准备的人做很好的支撑。军民融合还是为有准备的人准备的,不是谁都可以进。真正熟悉这个体制,有储备的民营企业会占优势。


三是自筹科研,现在有种体制叫跟研,鼓励民营企业跟研也有这种特点,哪怕被国院PK下去,还可以自筹做跟研。所以,现在预研没拿到项目没关系,到第二年大家再来一轮,还要做结论性评审,跟上可以给机会,经费都可以重新划拨。这个体制无形之中增加了装备保障的进度和能力.


四是限价招投标。现在越来越多的采购体制,无限制地追求价格机制,破坏了装备保障的安全性。其实,这种对经营没有头脑,恶意报价、恶意竞争的体制,对装备的长期保障能有足够耐心吗?对自己的企业经营有长足耐心吗?所以,现在的招投标体制越来越默认一个规则,就是上限定了之后,下限不做额外加分的处理,避免恶意竞争.


五是演示验证。越来越多的科研和预研,都在推演示验证,来借此加快对后期研制周期的提速。现在我们的采购规则有些微妙变化,这给我们很多企业带来挑战。以什么来应对呢?夯实内功,积极求变。


十三五重构


还有“十三五”,明年也就是2018年要中期验收。但很多企业还在干2016年甚至2015年的工作,很多计划下达已经延迟了,这也有体制改革的原因。军费开支也是同样的特点,任务没有下来,钱也没有花掉。从现在来看,到明年中叶或者明年下半年,军改大部分影响会消除,会有计划性和体制性的双向对冲。明年应该是大有起色的好年代。在“十二五”制定计划的时候,很多装备建制的思路和现有很多机关体制并不是完全一体,一般都是换届以后做计划体制。十九大结束后,习主席去中央作战指挥中心说了两句话,一是长期备战,二是建设世界一流部队,还有一句话是能不能打胜仗。目前周边形势的不安状态大家也都看到了。



一带一路的关键建设周期



“一带一路”也是老话题,核心要点是经济的输出需要安全体制的有效保障,每个国家都是如此。目前我们已经开始建设一些体系,例如近两年中国在建第一个海外军事基地,还有北斗体制,11月公布北斗三期开始建设,2020年基本完成北斗三期的全球覆盖。我们深入参与了北斗建设过程,基础建设只是第一步。我觉得未来会批量上马,目前保障体制规划才刚刚开始。


军贸


接下来是军贸,这是古老而又崭新的市场。为什么这么说?崭新是因为有机会,古老是因为早已有之,而且有两个特点:一是小,这方面的公司加起来,披露的数字没有多大。二是门类窄,能卖的东西很有限。但是现在不一样,这是一个崭新市场。一是源于大国自信,军贸的门类越来越丰富,甚至包含一些大型武器系统,也是作为“一带一路”的保障,所以这个市场越来越大,丰年资本的公众号上有详细说明。因为武器装备的迭代速度不断提升,海外是多元化需求的市场,这也体现了国家武器装备体制建设的成果。


实战检验,以彩虹为例,这是一个庞大的市场。不要小看无人作战体系,彩虹规格不高,但是不low的东西还没有看到。大家应该关心一下无人作战体系在未来的趋势,应该会有翻天覆地的体制变化。国内军方体系没有买彩虹,但是我们也知道其他型号陆陆续续进入,这是拉到外方用了,检验了作战体系的有效性。这既是对作战体系或者作战模式的检验,也是对生产保障能力的检验,适度在局部范围寻找自己的空间去练,去推演。现在很多的演习都开始实战实打,形成了常态化。


军贸周期,外贸市场和国内的研制序列体系不同,从检验期有这个需求,到后期走完流程差不多三年。大平台和大总体,大平台的概念是我们卖出去的东西,像卖坦克,结果要卖成整个装备序列,包括吊装机构、运输机构、指挥单元等等,所以大平台体制是急需的。大总体,现在一些民营企业呈现大总体,尤其是在军工体制的参与深度要远超大家的预期。我们投了3家这样的大企业,手里有订单,相对比较充裕,在驻外航展上今年有两家企业亮相,明年会有三家。因为大国国防建制已经基本具备对外输出的潜质和能力,所以在军贸市场给大家做个补充,这是未来我们在投资序列里面大家要尤为关注的。


时间关系就和大家聊这么多,有机会再和大家交流。谢谢大家!

返回首页